中新社北京分社正文

北京海淀百项措施推进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

2024年09月22日 00:08 来源:中新网北京

  中新网北京新闻9月21日电 (记者 陈杭) 打造“行走的思政课堂”、建设人工智能人才特区、优化保障性住房布局、搭建学习就业平台、营造潮流时尚消费业态……记者21日从2024中关村开学季主场活动上获悉,北京市海淀区将通过100项具体举措,打造向上向善的青年文明之城、追梦筑梦的青年创新之城、好学乐智的青年成长之城、宜居宜业的青年乐活之城、共享共治的青年开放之城。

  北京市副市长马骏出席活动并致辞,寄语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、城市发展格局,共同践行城市对青年更友好,青年在城市更有为的发展理念,同上一堂“大思政课”,勇担时代使命,争做首都青年的杰出代表。

  推进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

  活动现场,海淀区委书记张革以青春辅导员的“新”身份发布了《海淀城市“简历”》和《海淀区关于推进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措施》。

  推出打造海淀“行走的思政课堂”、建设人工智能人才特区、优化保障性住房布局、搭建学习就业平台、营造潮流时尚消费业态……海淀区此次发布的若干措施,既从大处着眼,推动将青年优先发展理念融入城市发展战略,又从小处着手,帮助青年解决好住房租房、求职就业、婚恋交友、老人赡养、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操心事、烦心事,将通过打造潮流时尚的青年消费业态、建设营造充满活力的青年活动场景,助推青年生活范式升级。

  发布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本科生“启研”计划

  活动现场,北京市科委、中关村管委会发布2024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本科生“启研”计划。该计划将以平均5万元/项的资助强度,聚焦数理化生、新一代信息技术、医药健康等重点领域,着重培养本科生的科学兴趣、科学思维以及探索精神,在项目的组织形式上,赋予高校充分的自主权,由高校组织遴选并推荐申报;在经费管理上,开设专门的科研账户,本科生可按照“包干制+负面清单”的模式,自主支配使用项目经费。

  为青年学子量身定制人才政策

  活动现场,北京市海淀区为青年学子量身定制“实战实训”、“海英计划”、“企航计划”、“定向选调”四项人才政策。“实战实训”政策面向在校大学生,在培训交流、实习实践、创新创业方面提供3类精准支持举措,其中,“菁才海淀”系列实习活动将每年精选800余个包括算法工程师、软件开发等高质量实习岗位,助力青年提升适企能力。

  “海英计划”政策将面向高精尖产业领域,定期评选一定数量创新创业、科技服务等七类“海英人才”,给予“资金支持+配套服务”等全方位扶持政策。其中,“海英之星”计划入选后,将给予在校大学生一次性人才发展奖励2万元、应届毕业生10万元,助力青年人才潜心研究、融入发展。(完)

编辑:杜燕

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版权所有::刊用本网站稿件,务经书面授权
主办单位: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 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邮编:100037
信箱: beijing@chinanews.com.cn  技术支持:中国新闻社网络中心